最近這段時間總有小伙伴問小編黔首是什么意思?“黔首”叫法的來歷以及歷史背景是什么,小編為此在網(wǎng)上搜尋了一些有關(guān)于黔首是什么意思?“黔首”叫法的來歷以及歷史背景的知識送給大家,希望能解答各位小伙伴的疑惑。
黔首在戰(zhàn)國以及秦朝時期是對百姓的稱呼,秦始皇自以為得水德,服飾皆為黑色。而平民出門會用黑色頭巾裹頭當成行頭,所以就被稱為“黔首”。“黔”也有“黎”的意思,據(jù)說在上古時期,黃帝和炎帝聯(lián)手擊敗蚩尤,而蚩尤的族人叫做九黎人,他們當了戰(zhàn)俘以后就被成為“黎民”。所以黔首在當時還有戰(zhàn)俘奴隸的意思,下面就為大家仔細講講“黔首”叫法的來歷,以及歷史背景,一起來了解下吧。
秦始皇是一個胸懷大志的君王,做什么事情都要做到極致,只是太心急了。
(資料圖片僅供參考)
他稱帝后,很多事情都要全國統(tǒng)一,比如貨幣、律法、文字、度量衡、車軸距、郡縣官職、百姓稱謂等。
公元前221年,他“分天下以為三十六郡,郡置守、尉、監(jiān),更名民曰黔首”。即劃分全國為36郡,各郡設郡守、郡尉、監(jiān)御史,同時將對百姓的稱呼統(tǒng)一更改為“黔首”
黔:黑色,黑色的;首:頭,腦袋。
黔首:庶民,平民。
為什么稱庶民、平民為黔首?
唐初十八學士之一、唐朝經(jīng)學家、孔子第31世孫孔穎達在給《禮記》作注時解釋道:
“黔首,謂萬民也。黔,謂黑也。凡人以黑巾覆頭,故謂之黔首。”
也就是說,因為老百姓多以黑頭巾裹頭,所以在春秋時期甚至更早就有了這樣的稱呼。
到了戰(zhàn)國時期,“黔首”這一稱呼已廣泛使用,含義與當時常見的黎民、庶民相同。
黎,原義是眾,是眾多的意思,如黎民、黎庶。在古漢語里,黎也通“黧”,即黑色。
因此,也有人將“黔黎”并用,作為黔首、黎民的合稱,當然含義還是指百姓。
秦始皇認定秦朝是水德的開端,所以要崇尚黑色,群臣衣服、旄旌、節(jié)旗都統(tǒng)一為黑色。
他將“黔首”固定為對百姓的統(tǒng)一稱謂,也是崇尚黑色的一種表現(xiàn)。
在《史記·秦始皇本紀》中,記載有秦始皇3次東巡刻石時多處使用“黔首”一詞的情況。
公元前219年瑯琊臺刻石:“憂恤黔首,朝夕不懈。”“黔首安寧,不用兵革。”
公元前218年芝罘山刻石:“烹滅彊暴,振救黔首,周定四極。”“黔首改化,遠邇同度,臨古絕尤。”
公元前210年會稽山刻石:“遂登會稽,宣省習俗,黔首齋莊。”“黔首脩絜,人樂同則,嘉保太平。”
公元前209年,反秦武裝起義在全國爆發(fā)。
3年后秦朝滅亡,官方統(tǒng)一的對百姓稱謂“黔首”自然也就不再官方了。
公元前202年,西漢王朝建立。
漢高帝劉邦及西漢王朝崇尚紅色,所以“黔首”的稱呼使用得就更少了。